詞語分開解釋
浮萍 : 又稱“青萍”。單子葉植物,浮萍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體葉狀,浮在水面。葉扁平,兩面都是綠色,下面有一條根。廣布于世界各地。全草可作飼料或綠肥。帶根全草入藥,能發汗、利尿、消腫。斷梗 : 1.折斷的葦梗。2.比喻漂泊不定。
浮萍斷梗是什么意思
比喻飄泊無定者。
亦作:[[浮萍浪梗]]
國語辭典比喻飄泊無定的浪子。《野叟曝言.第一二回》:「到家時,養起頭發,聽憑父母擇一頭親事,結果終身,再不作浮萍斷梗,路柳墻花了。」也作「浮萍浪梗」。
成語解釋 | 浮萍:浮在水上的萍草;梗:草木莖。比喻漂泊無定的人 |
---|---|
成語出處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1回:“到家時,養起頭發,聽憑父母擇一頭親事,結果終身,再不作浮萍斷梗,路柳墻花了。” |
常用程度 | 一般成語 |
感情色彩 | 貶義成語 |
成語用法 | 作賓語、定語;用于比喻句 |
成語結構 | 聯合式成語 |
產生年代 | 近代成語 |
成語正音 | |
成語辨形 | |
近義詞 | 浮萍浪梗 |
反義詞 | |
成語例子 | |
成語謎語 |
比喻飄泊無定者。
亦作:[[浮萍浪梗]]
國語辭典比喻飄泊無定的浪子。《野叟曝言.第一二回》:「到家時,養起頭發,聽憑父母擇一頭親事,結果終身,再不作浮萍斷梗,路柳墻花了。」也作「浮萍浪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