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棄我取是什么意思
本指商人廉價收購滯銷物品,待機出售,以牟取暴利。后來多用指興趣或見解等不同于他人
而白圭樂觀時變,故人棄我取,人取我與。——《史記·貨殖列傳》
國語辭典別人舍棄的,我去取來。語出《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傳》:「白圭樂觀時變,故人棄我取,人取我與。」比喻見解高超,異于常人,能取別人所不要的,作為他日的需用。《鏡花緣.第四五回》:「他如滿部胡須,抑或絡腮,我倒喜的。少年男妖道:『這卻為何?』二妖道:『這叫作人棄我取。』」
人棄我取的網絡解釋
人棄我取,戰國初,魏文候任用李悝為相國,厲行改革,加強統治。他實行保護農民利益和發展農業的“平糴”法。所謂“平糴”,就是國家在豐收年份用平價買進糧食,到荒年時以平價賣出,使糧價保持穩定。這樣,就促進了封建政治和經濟的發展,使魏國成為戰國初期的強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