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竅不通是什么意思
完全無知
國語辭典一個心竅不通。語本《呂氏春秋.貴直論.過理》:「其竅通,則比干不死矣」句下漢.高誘.注:「故孔子言其一竅通,則比干不見殺也。」后用以比喻人昏昧不明事理,或對某事完全不懂。《醒世恒言.卷三五.徐老仆義憤成家》:「這蕭穎士又非黑漆皮燈,泥塞竹管,是那一竅不通的蠢物。」《文明小史.第四二回》:「但是人數多了,自難免魚龍混雜,賢愚不分,盡有中文一竅不通,借著游學到海外玩耍的。」近一無所知反游刃有余,無所不知
成語解釋 | 竅:洞;這里指心竅。一竅都不是貫通的。比喻什么都不懂;閉塞、愚鈍。 |
---|---|
成語出處 |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過理》:“殺比干而視其心,不適也。孔子聞之曰:‘其竅通,則比干不死矣。’”高誘注:“紂性不仁,心不通,安于為惡,殺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竅通則比干不見殺也。” |
常用程度 | 常用成語 |
感情色彩 | 貶義成語 |
成語用法 |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
成語結構 | 主謂式成語 |
產生年代 | 古代成語 |
成語正音 | 竅,不能讀作“qiǎo”。 |
成語辨形 | 竅,不能寫作“竊”。 |
近義詞 | 一無所知 、目不識丁 |
反義詞 | 無所不知 、全知全能 |
成語例子 | 雖然他是一竅不通的渾蟲,可是雙橋鎮上并無“鎮長”之流的官兒,他也還明白。(茅盾《子夜》六) |
成語謎語 | 十孔九漏;半邊鼻塞 |
完全無知
國語辭典一個心竅不通。語本《呂氏春秋.貴直論.過理》:「其竅通,則比干不死矣」句下漢.高誘.注:「故孔子言其一竅通,則比干不見殺也。」后用以比喻人昏昧不明事理,或對某事完全不懂。《醒世恒言.卷三五.徐老仆義憤成家》:「這蕭穎士又非黑漆皮燈,泥塞竹管,是那一竅不通的蠢物。」《文明小史.第四二回》:「但是人數多了,自難免魚龍混雜,賢愚不分,盡有中文一竅不通,借著游學到海外玩耍的。」近一無所知反游刃有余,無所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