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流浹背是什么意思
形容滿身大汗。亦形容萬分恐懼或慚愧
操出,顧左右,汗流浹背,自后不敢復朝請。——《后漢書·伏皇后紀》
國語辭典汗流很多,濕透了背部。形容工作辛勞或非常慚愧、驚恐的樣子。《后漢書.卷十.皇后紀下.獻帝伏皇后紀》:「操出,顧左右,汗流浹背,自后不敢復朝請。」《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回》:「看得他身上冷一陣熱一陣,冷時便渾身發抖,熱時便汗流浹背。」也作「流汗浹背」、「汗流洽背」。近汗出如漿,汗如雨下
成語解釋 | 浹:濕透。汗水流得濕透背衣。形容悶熱或干活賣力氣。也形容極度惶恐或羞愧。 |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皇后紀下 獻帝伏皇后》:“操出,顧左右,汗流浹背,自后不敢復朝請。” |
常用程度 | 常用成語 |
感情色彩 | 中性成語 |
成語用法 |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指滿身大汗 |
成語結構 | 緊縮式成語 |
產生年代 | 古代成語 |
成語正音 | 浹,不能讀作“jiá”;背,不能讀作“bēi”。 |
成語辨形 | 汗,不能寫作“漢”;浹,不能寫作“挾”。 |
近義詞 | 揮汗如雨 、汗如雨下 |
反義詞 | 冰天雪地 、滴水成冰 |
成語例子 | 在勞動競賽中,大家干得汗流浹背。 |
成語謎語 |
形容滿身大汗。亦形容萬分恐懼或慚愧
操出,顧左右,汗流浹背,自后不敢復朝請。——《后漢書·伏皇后紀》
國語辭典汗流很多,濕透了背部。形容工作辛勞或非常慚愧、驚恐的樣子。《后漢書.卷十.皇后紀下.獻帝伏皇后紀》:「操出,顧左右,汗流浹背,自后不敢復朝請。」《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回》:「看得他身上冷一陣熱一陣,冷時便渾身發抖,熱時便汗流浹背。」也作「流汗浹背」、「汗流洽背」。近汗出如漿,汗如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