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分開解釋
三昧 : ①佛教用語。指止息雜念,使心專注于一境。②道教用語。道家以為,昏昏默默神之昧,杳杳冥冥氣之昧,恍恍忽忽精之昧,合稱三昧,此三昧能生真火。③指某種技藝的訣竅:瀉湯舊得茶三昧。生僻成語小百科
地崩山摧 土地崩裂,山嶺倒塌。多形容巨大變故。 »
兇喘膚汗 形容疲乏到極點。 »
梟蛇鬼怪 比喻丑惡之徒。 »
晝警暮巡 白天黑夜警戒。比喻防范嚴密。 »
祛蠹除奸 驅除禍害,消除奸佞。 »
成語解釋 | 三昧:佛教用語,梵文音譯詞,意思是“正定”,即屏絕雜念,使心神平靜,是佛門修養之法。比喻這里面的奧妙之處。 |
---|---|
成語出處 | 唐·李肇《國史補·中》:“長沙僧懷素好草書,自言得草圣三昧?!?/td> |
常用程度 | |
感情色彩 | 中性成語 |
成語用法 | 作賓語;指這其中的奧妙 |
成語結構 | 偏正式成語 |
產生年代 | 古代成語 |
成語正音 | |
成語辨形 | |
近義詞 | |
反義詞 | |
成語例子 | 梁遇春《Giles Lytton Strachy》:“斯特刺奇是沉溺于法國作家的英國人,所以很得了此中三昧?!?/td> |
成語謎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