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有其表是什么意思
唐中書舍人蕭嵩長大多髯。玄宗欲以蘇颋為相﹐命嵩起草詔書。既成﹐不中玄宗之意﹐擲其稿于地﹐曰:"虛有其表耳。"事見唐鄭處誨《明皇雜錄》。后因稱徒有外表沒有實學為"虛有其表"。 國語辭典語出唐.鄭處誨《明皇雜錄》:「玄宗常器重蘇颋,……夜召蕭嵩草制,……嵩既退,上擲其草于地曰:『虛有其表耳。』」后用以形容空有華麗的外表,卻無實際的內涵。《舊五代史.卷五八.唐書.崔協傳》:「協器宇宏爽,高談虛論,多不近理,時人以為虛有其表。」近徒負虛名,外強中干,魚質龍文反表里如一,名副其實
成語解釋 | 表面上看起來很好;實際上并不好。虛:空;表:外表。 |
---|---|
成語出處 | 唐 鄭處誨《明皇雜錄》:“嵩既退,上擲其草于地:‘虛有其表耳!’” |
常用程度 | 常用成語 |
感情色彩 | 貶義成語 |
成語用法 | 動賓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
成語結構 | 動賓式成語 |
產生年代 | 古代成語 |
成語正音 | 其,不能讀作“qī”。 |
成語辨形 | 其,不能寫作“奇”。 |
近義詞 | 徒有虛名 、秀而不實 、有名無實 |
反義詞 | 貨真價實 、名副其實 、名不虛傳 |
成語例子 | 表面看上去他挺精明的,可實際上卻是虛有其表,什么事也辦不好。 |
成語謎語 | 空談;玩具鐘;顏良文丑 |
語出唐.鄭處誨《明皇雜錄》:「玄宗常器重蘇颋,……夜召蕭嵩草制,……嵩既退,上擲其草于地曰:『虛有其表耳。』」后用以形容空有華麗的外表,卻無實際的內涵。《舊五代史.卷五八.唐書.崔協傳》:「協器宇宏爽,高談虛論,多不近理,時人以為虛有其表。」近徒負虛名,外強中干,魚質龍文反表里如一,名副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