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分開解釋
黃鐘 : 1.亦作"黃鐘"。2.古之打擊樂器,多為廟堂所用。3.樂律十二律中的第一律。4.比喻君王。5.以黃鐘調為基音之樂曲。6.敬稱他人之詩文。7.古代為了預測節(jié)氣,將葦膜燒成灰,放在律管內,到某一節(jié)氣,相應律管內的灰就會自行飛出。黃鐘律和冬至相應,時在十一月。8.指與冬至日相應的律管。9.唐教坊曲名。瓦缶 : 1.小口大腹的瓦器。2.古代陶土制的打擊樂器。
成語解釋 | 瓦缶:泥土燒成的大鍋,用作樂器,音調最低。比喻高雅優(yōu)秀的或庸俗低劣的,或賢才和庸才 |
---|---|
成語出處 | 明·謝榛《四溟詩話》第三卷:“試誦我詩一篇或一聯(lián),以見黃鐘瓦缶,聲調同異,則工拙兩存乎心,所論公平,靡不服矣?!?/td> |
常用程度 | |
感情色彩 | 中性成語 |
成語用法 | 作主語、賓語、定語;指賢才和庸才 |
成語結構 | 聯(lián)合式成語 |
產生年代 | 古代成語 |
成語正音 | |
成語辨形 | |
近義詞 | 黃鐘瓦釜 |
反義詞 | |
成語例子 | |
成語謎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