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分開解釋
秦庭 : 1.秦朝。亦借指秦地長安。秦庭之哭是什么意思
1.春秋時(shí)﹐吳國進(jìn)攻楚國﹐楚臣申包胥奉命到秦國求援﹐在秦庭倚墻而哭﹐歷七日夜哭聲不絕﹐秦王遂出兵援楚。見《左傳.定公四年》。后用為乞求別人援救之典。 國語辭典春秋時(shí),吳國入侵楚國,楚臣申包胥向秦國乞援,在秦國朝廷倚墻而哭,歷七日夜,終于感動(dòng)秦君出兵救援。見《左傳.定公四年》。后用以指向異國哀求救援,或哀求別人幫助。北周.庾信〈哀江南賦〉:「鬼同曹社之謀,人有秦庭之哭。」
成語解釋 | 原指向別國請求救兵。后也指哀求別人救助。 |
---|---|
成語出處 | 北周 庾信《哀江南賦》:“鬼同曹社之謀,人有秦庭之哭。” |
常用程度 | |
感情色彩 | 中性成語 |
成語用法 | 偏正式;作賓語;比喻乞求別人援救 |
成語結(jié)構(gòu) | 偏正式成語 |
產(chǎn)生年代 | 古代成語 |
成語正音 | |
成語辨形 | |
近義詞 | 包胥之哭 |
反義詞 | |
成語例子 | 我只能用下策,派人向綿竹(劉宇亮)作秦庭之哭。(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三章) |
成語謎語 |
春秋時(shí),吳國入侵楚國,楚臣申包胥向秦國乞援,在秦國朝廷倚墻而哭,歷七日夜,終于感動(dòng)秦君出兵救援。見《左傳.定公四年》。后用以指向異國哀求救援,或哀求別人幫助。北周.庾信〈哀江南賦〉:「鬼同曹社之謀,人有秦庭之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