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分開解釋
嗷嗷 : 1.亦作"嗸嗸"。2.哀鳴聲;哀號聲。3.叫呼聲;叫喊聲。4.眾口愁怨聲。5.形容眾聲喧雜。待哺 : 1.謂等待喂食;等待食糧。
嗷嗷待哺是什么意思
嗷嗷:哀號聲;待:等待;哺:哺育,喂養。原意指小鳥饑餓時叫著要東西吃的樣子。后常用以形容饑民渴求得食而急待解救的悲慘情景
可奈滿城無糧,嗷嗷待哺。——蔡東藩《唐史演義》
國語辭典形容饑餓哀號,等待救濟。如:「今后,只剩下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與她相依為命。」
法語 crier famine
成語解釋 | 嗷嗷:哀鳴聲;待哺:等待喂養。原指雛鳥饑餓時哀叫著;等待母雞來喂食。后多比喻饑餓時急于求食的樣子;也比喻處境極為困難;等待救濟;援助。 |
---|---|
成語出處 | 清 戴名世《上劉木齋先生書》:“傭書客游,乞食自活,家累二十口,嗷嗷待哺?!?/td> |
常用程度 | 常用成語 |
感情色彩 | 中性成語 |
成語用法 |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用于處于困境需要援助 |
成語結構 | 偏正式成語 |
產生年代 | 近代成語 |
成語正音 | 嗷,不能讀作“āo”;哺,不能讀作“pǔ”。 |
成語辨形 | 嗷,不能寫作“敖”。 |
近義詞 | 饑寒交迫 、啼饑號寒 |
反義詞 | 豐衣足食 、家給人足 |
成語例子 | 文章盡可在別的刊物上發表,對于嗷嗷待哺的創造社的幾種刊物卻一字也不肯飛來。(郭沫若《學生時代 創造十年續編》) |
成語謎語 | 嬰兒等奶 |
嗷嗷:哀號聲;待:等待;哺:哺育,喂養。原意指小鳥饑餓時叫著要東西吃的樣子。后常用以形容饑民渴求得食而急待解救的悲慘情景
可奈滿城無糧,嗷嗷待哺。——蔡東藩《唐史演義》
國語辭典形容饑餓哀號,等待救濟。如:「今后,只剩下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與她相依為命。」
法語 crier fam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