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崩樂壞是什么意思
同"禮壞樂崩"。 國語辭典形容典章制度、禮儀教化遭受破壞,社會秩序、道德規范混亂。《隋書.卷一四.音樂志中》:「禮崩樂壞,其來自久。」也作「禮壞樂崩」。
禮崩樂壞的網絡解釋
禮,指“周禮”,即五經里面的《禮》;樂,指廟堂之樂;
原為孔夫子感嘆西周森嚴等級的分邦建國制度遭受諸侯征戰日漸崩壞而引起的社會秩序混亂,現可釋義為倫理道德文化的日漸散失導致人心不古,世風日下的現象。
成語解釋 | 指封建禮教的規章制度遭到極大的破壞 |
---|---|
成語出處 | 清 章炳麟《與簡竹居書》:“中唐以來,禮崩樂壞,狂狡有作,自己制則,而事不稽古。” |
常用程度 | |
感情色彩 | 中性成語 |
成語用法 | 作賓語、定語;指破壞禮教 |
成語結構 | 聯合式成語 |
產生年代 | 近代成語 |
成語正音 | |
成語辨形 | |
近義詞 | 禮壞樂崩 |
反義詞 | |
成語例子 | 張賢亮《青春期》:“這大概就是孔夫子說的‘禮崩樂壞’的局面吧。” |
成語謎語 |
形容典章制度、禮儀教化遭受破壞,社會秩序、道德規范混亂。《隋書.卷一四.音樂志中》:「禮崩樂壞,其來自久。」也作「禮壞樂崩」。
禮,指“周禮”,即五經里面的《禮》;樂,指廟堂之樂;
原為孔夫子感嘆西周森嚴等級的分邦建國制度遭受諸侯征戰日漸崩壞而引起的社會秩序混亂,現可釋義為倫理道德文化的日漸散失導致人心不古,世風日下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