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分開解釋
納貢 : 1.古代諸侯向天子貢獻財物土產(chǎn)。2.明代科舉制度準許人捐納錢財入國子監(jiān),由生員捐納者稱納貢,而由普通民人捐納者稱例監(jiān)。清代有例貢,性質(zhì)相近。稱臣 : 1.猶臣服。2.謂出任官職。
納貢稱臣的網(wǎng)絡(luò)解釋
納貢稱臣,漢語成語,意思是自稱為臣下,后來也用以比喻心悅誠服,甘拜下風(fēng)。出自《醒世姻緣傳》。
成語解釋 | 繳納貢品,自稱為臣下。后來也用以比喻心悅誠服,甘拜下風(fēng)。 |
---|---|
成語出處 | 《清史稿·太宗本紀》:“宜要其納貢稱臣,以黃河為界。” |
常用程度 | 一般成語 |
感情色彩 | 貶義成語 |
成語用法 | 作謂語、賓語、定語;指投降 |
成語結(jié)構(gòu) | 聯(lián)合式成語 |
產(chǎn)生年代 | 近代成語 |
成語正音 | |
成語辨形 | |
近義詞 | 稱臣納貢 |
反義詞 | |
成語例子 | 老舍《四世同堂》:“因為對于一個也許就走馬上任的特務(wù)主任是理當(dāng)納貢稱臣的?!?/td> |
成語謎語 |
納貢稱臣,漢語成語,意思是自稱為臣下,后來也用以比喻心悅誠服,甘拜下風(fēng)。出自《醒世姻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