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分開解釋
目見 : 1.親眼看到。耳聞 : 聽說:~不如目見ㄧ這事略有~,詳細情況不很清楚。
目見耳聞是什么意思
親眼看見,親耳聽到。 國語辭典親自看到、聽到。宋.蘇軾〈石鐘山記〉:「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也作「耳聞目見」。
目見耳聞的網絡解釋
【解釋】指親眼看見,親耳聽到。
【出處】宋·蘇軾《石鐘山記》:“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事例】因他父兄都是個大才子,朝談夕講,無非子史經書,~,不少,詩詞歌賦。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1卷
成語解釋 | 親眼看見,親耳聽到。 |
---|---|
成語出處 | 宋·蘇軾《石鐘山記》:“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
常用程度 | 一般成語 |
感情色彩 | 中性成語 |
成語用法 | 作謂語、定語;指親自見聞 |
成語結構 | 聯合式成語 |
產生年代 | 古代成語 |
成語正音 | |
成語辨形 | |
近義詞 | 目擊耳聞 |
反義詞 | |
成語例子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20回:“事事都是大尹自己目見耳聞,何須又問證見?” |
成語謎語 |
親自看到、聽到。宋.蘇軾〈石鐘山記〉:「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也作「耳聞目見」。
【解釋】指親眼看見,親耳聽到。
【出處】宋·蘇軾《石鐘山記》:“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事例】因他父兄都是個大才子,朝談夕講,無非子史經書,~,不少,詩詞歌賦。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