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分開解釋
不識 : 1.不知道,不認(rèn)識。2.西周刑法中三種可寬恕的條件之一。指誤殺。一丁 : 1.一個成年男子。2.《舊唐書.張弘靖傳》:"今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力弓,不如識一丁字。"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辨誤三》:"竇蘋《唐書音訓(xùn)》云:'丁恐當(dāng)作個。'予嘗以竇說雖當(dāng)﹐而無所據(jù)。偶讀孔毅父《續(xù)世說》﹐引宏靖曰:'汝曹能挽兩石弓﹐不若識一個字'﹐乃作此個字。因知個誤為丁﹐無可疑者。""丁"與"個"形近﹐故誤。后因謂不識字或?qū)W極淺陋者為不識一丁。3.一枚釘子。
不識一丁是什么意思
不識一個字。形容人不識字或文化水平低
他財產(chǎn)萬千,而目不識一丁
國語辭典丁,比喻極易認(rèn)識的字。語本《舊唐書.卷一二九.張延賞傳》:「今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力弓,不如識一丁字。」形容人不識字或毫無學(xué)問。《幼學(xué)瓊林.卷三.人事類》:「村夫不識一丁,愚者豈無一得?」也作「目不識丁」、「目不識字」、「一丁不識」、「未識一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