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分開解釋
精衛 : 1.古代神話中鳥名。《山海經.北山經》:"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卷上:"昔炎帝女溺死東海中,化為精衛。其名自呼,每銜西山木石填東海。偶海燕而生子,生雌狀如精衛,生雄如海燕。今東海精衛誓水處,曾溺于此川,誓不飲其水。一名鳥誓,一名寃禽,又名志鳥,俗呼帝女雀。"后多用以比喻有仇恨而志在必報,或不畏艱難﹑奮斗不懈的人。填海 : 1.指古代神話中的精衛鳥填海事。亦比喻冤恨極深或意志堅定。
精衛填海是什么意思
相傳炎帝有一名叫女娃的少女,不慎淹死于東海后,變成精衛鳥,立志銜西山木石填平東海,使眾人不再受害。比喻有雄心猛志的人或事。又借喻人所做的徒勞之事
國語辭典黃帝幼女溺死東海,化為精衛鳥,銜木石以填東海的故事。典出《山海經.北山經》。比喻心懷冤憤,立志報仇。亦比喻意志堅定,不懼艱苦。如:「不管有多少困難險阻,我們都將以精衛填海的精神,一一克服。」
精衛填海的網絡解釋
精衛填海,是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之一。相傳精衛本是炎帝神農氏的小女兒,名喚女娃,一日女娃到東海游玩,溺于水中。死后其不平的精靈化作花腦袋、白嘴殼、紅色爪子的一種神鳥,每天從山上銜來石頭和草木,投入東海,然后發出“精衛、精衛”的悲鳴,好像在呼喚著自己。
基于不同的研究視角,人們把“精衛填海”神話歸于不同的神話類型。顯然“精衛填海”神話屬于典型的變形神話,且屬于變形神話中的“死后托生”神話,即將靈魂托付給現實存在的一種物質。不僅如此‘精衛填海”還屬于復仇神話,女娃生前與大海無冤無仇,但是卻不慎溺水身亡,如此與大海結下仇恨,化身為鳥終身進行填海的復仇事業。
有研究者認為:“中國上古神話中記錄了很多典型的非自然死亡,其中的意外讓今人看到了先人在自然面前的弱小和無能為力,同時也透出了生命的脆弱。”女娃的死就是一種因事故而亡,展現出了人生命的脆弱和大海的強大。著名作家茅盾則認為:“精衛與刑天是屬于同型的神話,都是描寫象征百折不回的毅力和意志的,這是屬于道德意識的鳥獸神話。”
精衛填海是一個成語,舊時比喻仇恨極深,立志報復。后比喻意志堅決,不畏艱難。是古人頌揚善良愿望和鍥而不舍精神的神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