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飄西蕩是什么意思
1.謂不固定,沒有著落。 2.謂無定向地漂浮。 國語辭典四處飄泊不定。比喻生活不安定。《孤本元明雜劇.蘇九淫奔.第一折》:「小子姓唐名國相……去汴梁買馬。不想東飄西蕩,將本錢盡行折了。」《隋唐演義.第五一回》:「今日弄得東飄西蕩,子不認(rèn)母,節(jié)不成節(jié),樂不成樂,自貽伊戚如此。」也作「東揚(yáng)西蕩」。
成語解釋 | 指不固定,沒有著落。也指無定向地漂浮 |
---|---|
成語出處 | 明 無名氏《蘇九淫奔》第一折:“去汴梁買馬,不想東飄西蕩,將本錢盡行折了。” |
常用程度 | 常用成語 |
感情色彩 | 中性成語 |
成語用法 | 作謂語、定語;指不穩(wěn)定 |
成語結(jié)構(gòu) | 聯(lián)合式成語 |
產(chǎn)生年代 | 古代成語 |
成語正音 | |
成語辨形 | |
近義詞 | 東飄西泊 |
反義詞 | |
成語例子 | 兩個(gè)人連忙用力把船穩(wěn)住,但是船依舊東飄西蕩。★巴金《家》 |
成語謎語 |
四處飄泊不定。比喻生活不安定。《孤本元明雜劇.蘇九淫奔.第一折》:「小子姓唐名國相……去汴梁買馬。不想東飄西蕩,將本錢盡行折了。」《隋唐演義.第五一回》:「今日弄得東飄西蕩,子不認(rèn)母,節(jié)不成節(jié),樂不成樂,自貽伊戚如此。」也作「東揚(yáng)西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