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倒猢猻散是什么意思
以勢利相結(jié)合的人,一旦為首的失勢敗亡,依附的眾徒便隨之四散
花開蝶滿枝,樹倒猢猻散。——明· 徐渭《雌木蘭》
國語辭典南宋曹詠依附秦檜,官至戶部侍郎。秦檜死,黨羽離散,曹被貶。其妻兄厲德斯贈之以〈樹倒猢猻散賦〉。見宋.龐元英〈談藪〉。后用以比喻有權(quán)勢的人一旦失勢,則其依附者隨即散去。《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若是富貴之人,一朝失勢,落魄起來,這叫做『樹倒猢猻散』,光景著實(shí)難堪了。」《紅樓夢.第一二回》:「如今我們家赫赫揚(yáng)揚(yáng),已將百載,一日倘或樂極生悲,若應(yīng)了那句『樹倒猢猻散』的俗語,豈不虛稱了一世的詩書舊族了。」也作「猢猻散」。
樹倒猢猻散的網(wǎng)絡(luò)解釋
樹倒猢猻散,解釋樹倒了,樹上的猴子就散去。比喻有權(quán)勢的人一垮臺,依附他的人就跟著散伙了。 詞語詞性為貶義詞。
生僻成語小百科
虎瘦雄心在 比喻人窮志不窮 »
兇喘膚汗 形容疲乏到極點(diǎn)。 »
窮猿失木 猿猴失去了棲身的樹木。比喻人漂泊流浪 »
斐然向風(fēng) 見“斐然鄉(xiāng)風(fē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