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流勇進
知難而進 明知困難,卻敢于向前。指迎著困難上。
破釜沉舟 比喻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干到底。
急流勇進 在急流中勇敢前進,形容果斷、勇猛,一往無前。
濟河焚舟
在急流中勇敢地立即退卻。比喻做官的人在得意時為了避禍而及時引退。
[resolutely retire at the height of one's official career;draw back wissly in face of overwhelming odds] 舟行急流之中而勇于自退,比喻為官正在得勢的時候退下來
火色上騰雖有數(shù),急流勇退豈無人。——宋· 蘇軾《贈善相程杰》
宋 陳摶 約 錢若水 相晤。 錢 至,見 陳 與一老僧擁爐而坐。僧視 若水 良久,以火箸畫灰作“做不得”三字,徐曰:“是急流中勇退人也。”意思說 錢若水 做不了神仙,但也不是久戀官場的人。后 錢 官至樞密副使,年四十即退休。見 宋 邵伯溫 《聞見前錄》卷七。后因以“急流勇退”比喻在官場得意時及時引退,以明哲保身。 宋 蘇軾 《贈善相程杰》詩:“火色上騰雖有數(shù),急流勇退豈無人。” 元 關漢卿 《喬牌兒》套曲:“繁華重念簫韶歇,急流勇退尋歸計。”《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回:“你只看公公正在精神健壯的時候,忽然的急流勇退,安知不是一心指望你來翻梢?” 郭沫若 《洪波曲》第六章四:“就這樣,沒有一個發(fā)表言論的機關,遂使一科的朋友們英雄無用武之地,而逼得 徐壽軒 急流勇退,在我實在是感覺著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