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皇 也作“倉黃”、“蒼黃”、“倉惶”。匆忙而慌張: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驚慌 害怕慌張:~失措 ㄧ神色~。
發慌 因害怕、著急或虛弱而心神不定:沉住氣,別~。
慌忙 急忙;不從容:~之中,把衣服都穿反了。
激動 ①(感情)因受刺激而沖動:情緒~。 ②使感情沖動:~人心。 ③激蕩。
慌張 心里不沉著,動作忙亂:神色~。
駭怕 害怕。
焦急 著急:~萬分 ㄧ心里~。
驚訝 感到很奇怪;驚異:~的目光 ㄧ人們對他的舉動感到十分~。
恐慌 因擔憂、害怕而慌張不安:~萬狀ㄧ斷水斷電的消息引起了人們的~。
著急 1.焦躁不安。 2.趕緊。
慌亂 慌張而混亂:腳步 ~ㄧ心中一點也不~。
驚恐 驚慌恐懼:~失色 ㄧ~萬狀。
詫異 驚異:令人詫異。
顫栗 1.亦作"顫栗"。 2.發抖;哆嗦。
惶恐 驚慌害怕:萬分~ㄧ~不安。
焦慮 焦急憂慮:~不安ㄧ萬分~。
驚愕 〈書〉吃驚而發愣。
驚惶 驚慌。
驚悸 因驚慌而心跳得厲害。
穩定;不慌亂:臨事鎮定|鎮定自若。
[settle; calm;composed] 遇到緊急情況不慌亂
保持鎮定
(1).安定,穩定。《國語·晉語七》:“柔惠小物,而鎮定大事。” 韋昭 注:“鎮,安也。言智思能安定也。” 唐 元稹 《贈裴行立左散騎常侍制》:“而況於鎮定遠荒,經略逋寇,毗倚方切,忽焉薨殂,不有追崇,曷彰憫悼?” 茅盾 《子夜》五:“近來這樣的事太多了,報紙載不勝載,并且為了鎮定人心計,也只好少載。”
(2).遇事沉著,不慌亂。《東周列國志》第六一回:“ 趙武 有文德…… 祁午 臨事鎮定,臣父 匄 能識大體,皆一時之選。” 清 劉大櫆 《鄉飲賓金君傳》:“遇事之盤錯,其精神常鎮定,而卒能有剖決而解其紛。” 毛澤東 《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第五章第二節:“我們需要的是熱烈而鎮定的情緒,緊張而有秩序的工作。”
(3).鎮壓;平定。《三國志·魏志·鄧艾傳》:“今 蜀 舉眾歸命,地盡南海,東接 吳會 ,宜早鎮定。” 鄧慕韓 《書丁未防城革命軍事》:“又電 廣西 提督 丁槐 ,撥 衡 軍二營, 綏遠 軍一營,前往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