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鄉 1.亦作"異鄉"。 2.猶異方。謂各在一方。 3.他鄉;外地。 4.指外國。
1.同一鄉里。
2.引申指同一地方。
3.同一籍貫而在外地者互稱同鄉。
(1) [from the same village;fellow townsman]∶同一鄉里。引申同一地方
同鄉人
(2) [a person from the same village, town or province]∶籍貫相同的人(在外地時說)
(1).同一鄉里。《莊子·盜跖》:“ 知和 曰:‘今夫此人以為與己同時而生,同鄉而處者,以為夫絶俗過世之士焉。’”
(2).引申指同一地方。 唐 柳宗元 《憎王孫文》:“善與惡不同鄉兮,否泰既兆其盈虛。”
(3).同一籍貫而在外地者互稱同鄉。《漢書·外戚傳上·史皇孫王夫人》:“﹝ 王嫗 ﹞年十四嫁為同鄉 王更得 妻。” 元 方回 《次韻許太初見贈》之一:“賴是同鄉復同味,一寒如此遽春還。”《儒林外史》第二九回:“此位就是我們同鄉 蕭金鉉 先生,你難道不認得?” 巴金 《寒夜》十一:“那位對他有好感的同鄉已經到別的省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