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小 極言膽子小。
懦弱 1.亦作"愞弱"。 2.柔弱;軟弱。
害怕 遇到困難、危險(xiǎn)等而心中不安或發(fā)慌:~走夜路丨洞里陰森森的,叫人~。
無畏 1.無所忌憚。 2.無所畏懼。 3.不要害怕。 4.指唐五代間皇帝賜臣下在御前直言無須忌憚的一種特殊待遇。 5.佛教語。指佛于大眾中說法泰然無所畏之德。
怯弱 ①膽小軟弱:怯弱的人|怯弱無能。 ②虛弱:身體怯弱,傷病未痊。
膽怯 膽小害怕:心虛膽怯。
怯懦 懦弱;膽小怕事:仆雖怯懦,欲茍活,亦頗識(shí)去就之分矣。
膽寒 1.惶恐;害怕。
不怕困難、危險(xiǎn)和犧牲的道德品質(zhì)。具有不同的社會(huì)和階級(jí)內(nèi)容。勇敢行為只有符合正義事業(yè)和社會(huì)進(jìn)步,才是道德的行為。
(1) [have nerve;brave;courageous]∶有勇氣,有膽量
勇敢精神
(2) ∶勇敢的人
國中勇敢
(1).有勇氣,有膽量。《莊子·徐無鬼》:“筋力之士矜難,勇敢之士奮患。”《史記·刺客列傳》:“至 齊 , 齊 人或言 聶政 勇敢士也,避仇隱於屠者之閒。” 清 魏源 《陶文毅公神道碑銘》:“天子震悼,詔以公任事勇敢,不避嫌怨,堪式百辟。”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所生長的地方》:“城鄉(xiāng)全不缺少勇敢忠誠適于理想的兵士,與溫柔耐勞適于家庭的婦女。”
(2).指勇敢的人。《漢書·趙敬肅王彭祖?zhèn)鳌?/span>:“ 彭祖 上書冤訟 丹 ,愿從國中勇敢擊 匈奴 ,贖 丹 罪。”《周書·侯植傳》:“ 植 乃散家財(cái),率募勇敢,討賊。” 清 劉獻(xiàn)廷 《廣陽雜記》卷五:“募勇敢,練鄉(xiāng)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