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虛 ①指虛心好學,從不自滿。與“驕傲”相對。表現為正確認識自己的長處和不足,虛心聽取不同意見;勇于自我批評,改正錯誤;勤奮學習,不斷提高,等等。是一種優良的思想作風和道德品質。 ②謙讓;說謙虛的話:既然大家一致推舉你,你也就不要謙虛了。
謙卑 1.謙虛﹐不自高自大。
極端的自高自大:~自大 ㄧ態度~。
[arrogant (presuming)] 極端自高自大
狂妄自大
(1).放肆妄為;妄自尊大。《荀子·強國》:“威有三:有道德之威者,有暴察之威者,有狂妄之威者。” 宋 蘇轍 《再乞責降李偉札子》:“凡 偉 所言,大率狂妄,不疑如此,由此朝廷信以為實,為之發兵調夫。”《二刻拍案驚奇》卷九:“只是書生狂妄,不回他幾字,他只道我不知其意,只管歪纏。” 茅盾 《一個女性》六:“大家還給她一點面子,她反倒更加狂妄!”
(2).用作書疏中自謙之詞。 唐 韓愈 《潮州刺史謝上表》:“臣以狂妄戇愚,不識禮度,上表陳佛骨事,言涉不敬,正名定罪,萬死猶輕。” 宋 胡銓 《戊午上高宗封事》:“小臣狂妄,冒凟天威,甘俟斧鉞,不勝隕越之至。”《說岳全傳》第四回:“小子年幼無知,一時狂妄,望老先生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