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淡 光色不鮮亮:水闊云低天暗淡|暗淡的燈光。比喻沒有希望:前景暗淡|那一段暗淡的日子,也不知怎么挨過來的。
昏暗 光線不足;暗:燈光~ㄧ太陽下山了,屋里漸漸~起來。
黯淡 1.亦作"黯澹"。 2.陰沉;昏暗。 3.比喻沒有希望,不美好。
晦暗 1. 昏暗無光的;部分或全部黑暗的。
漆黑 1.謂極暗無亮光。 2.顏色極黑。
暗中 1.不公開的;私下里。
陰暗 1.亦作"陰暗"。 2.黑暗﹔昏暗。 3.比喻懊喪﹑消沉。 4.不可告人的﹐不光明正大的。
幽暗 1.昏暗不明。
昏黑 黑暗;昏暗:夜色~ㄧ~的小屋。
陰晦 1.昏暗﹔陰暗。 2.隱晦。 3.指陰冷滯澀之氣。
陰沉 天色陰暗的樣子,有時也用于臉色:天色陰沉|臉色陰沉。
陰郁 ①指天氣陰沉:陰郁的天氣很悶。 ②沉悶不開朗:性格陰郁,不大與人交往。
①沒有光:山洞里一片~。
②比喻(社會狀況)落后;(統治勢力)腐敗:~勢力丨~統治。
(1)
像夜一樣黑暗
(2) ∶比喻反動、腐敗
邪惡的黑暗勢力
亦作“ 黑黯 ”。
1.沒有光。 唐 李商隱 《雜纂》:“不得黑暗獨自出行。”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續黃粱》:“胸中寃氣扼塞,距踴聲屈,覺九幽十八獄,無此黑黯也。” 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黑暗悶熱的小屋里死一般沉寂。”
(2).比喻社會落后、政治腐敗。 茅盾 《色盲》二:“他想到 趙筠秋 的家世,一幅官僚家庭的黑暗而冷酷的活動影片便呈現在眼前。” 魏巍 《壯行集·為共產主義理想而斗爭》:“一個備受凌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的 中國 ,已經變成社會主義的光明的 中國 。”
(3).犀角的別稱。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毛篇》:“或云犀角通者是其病。然其理有倒插、正插、腰鼓插。倒者一半已下通,正者一半已上通,腰鼓者中斷不通。故 波斯 謂牙為白暗,犀為黑暗。” 宋 蘇軾 《送喬施州》詩:“雞號黑暗通蠻貨,蜂鬧黃連採蜜花。”自注:“胡人謂犀為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