桎梏 1.腳鐐和手銬。2.像鐐銬般約束、妨礙或阻止自由動作的事物。如:打碎精神上的桎梏。
鐐銬 腳鐐和手銬。
枷和鎖鏈。比喻所受的壓迫和束縛:精神~ㄧ掙脫封建~。
[yoke;shackles] 舊時的兩種刑具。比喻所受的壓迫和束縛
(1).亦作“ 枷鏁 ”。枷和鎖。舊時拘系犯人的兩種刑具。《隋書·東夷傳·流求國》:“犯罪皆斷於鳥了帥……獄無枷鎖,唯用繩縛。” 宋 張世南 《游宦紀聞》卷三:“醉后高歌,無障無礙,當時若見閻王,任他枷鏁杻械。” 元 楊顯之 《酷寒亭》第三折:“到官司,問甚么。取了招,帶枷鎖。” 劉大白 《舊夢》詩十二:“監獄里的生活,枷鎖下的身軀,漸近于自由,只有這一條路。”
(2).謂帶上枷鎖。《北史·循吏傳·王伽》:“時制,流人并枷鎖傳送…… 伽 曰:‘汝等雖犯憲法,枷鎖亦大辛苦,吾欲與汝等脫去。’”
(3).比喻所受的壓迫和束縛。 唐 馮贄 《云仙雜記·清高門戶》:“吾已脫去利名枷鎖,開清高門戶。” 蕭三 《我抬起我的頭》詩:“我們共同高歌:誓將枷鎖錘破,收復錦繡山河!” 徐遲 《牡丹》七:“她要粉碎那精神的枷鎖,徹底地從那奴隸生活中解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