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足 1.確實足數的。
十足 1.成色純。 2.形容達到非常充足的程度。 3.副詞。足足,整整。
所有 1.領有,占有。 2.指領有的東西。 3.尚有。 4.整個;全部。 5.有個。
一切 1.權宜;臨時。 2.副詞。一概;一律。 3.全部,所有。 4.泛指全部事物。 5.一般的;普通的。
完備 ①準備齊全:酒席已經完備|車馬完備,即刻出發。 ②齊全;應有盡有:條文完備|完備無缺。 ③完成:工程完備|清點完備。
一概 ①一種標準。概,古代量米時刮平斗斛用的木板,引申指標準:一概而論|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 ②相同;一樣:萬方聲一概。 ③一頭;一端:病諸儒執一概,是非紛然。 ④副詞。統統;全部:生客一概不見|除了這尊玉佛,其他一概不要。
一律 ①相同;一個樣子:千篇一律。 ②副詞。全部;毫無例外:車輛一律不準由此通行|校籃球隊員一律著白色運動服。
徹底 1.通透到底。形容深透﹑完全而無所遺留。 2.形容水清見底。
具備 具有;齊備:~條件ㄧ青年必須~建設祖國和保衛祖國的雙重本領。
具體 ①細節方面很明確的;不抽象的;不籠統的:~化ㄧ~計劃 ㄧ深入群眾,~地了解情況ㄧ事件的經過,他談得非常~。 ②特定的:~的人ㄧ你擔任什么~工作? ③把理論或原則結合到特定的人或事物上(后面帶‘到’):貫徹增產節約的方針~到我們這個單位,應該采取下列各種有效措施。
齊備 齊全:貨色齊備|一應齊備。
齊全 應有盡有,一點都不缺:設備齊全|準備齊全。
全部 1.整個部類。 2.完全。
統統 1.通通。表示全部。
完整 1.謂具有或保持著應有的部分,沒有損壞或殘缺。 2.指使完整。
完好 1.完美。 2.完整,沒有殘缺﹑損壞。 3.用于動詞后,表示完成或達到完善的地步。
全體 1.指整個身體。 2.指事物的全部。 3.指某一集體中的全部人員。 4.比喻完美的全面的。 5.見"全體學"。
整體 1.指整個集體或整個事物的全部。
絕對 ①沒有任何條件的;不受任何限制的(跟‘相對 ’相對):~真理ㄧ~服從 ㄧ反對~平均主義。 ②只以某一條件為根據,不管其他條件的:~值ㄧ~溫度ㄧ~高度。 ③完全;一定:~正確ㄧ這些我都檢查過,~沒有錯兒。 ④最;極:我們的同志~大多數都是好同志。
萬萬 1.指極大的數目。 2.數目。一萬個萬,億。 3.絕對;無論如何。 4.遠遠勝過;超出許多倍。表示相差的程度很大。
美滿 美好圓滿;稱心滿意:生活美滿|美滿婚姻。
全面 1.完整;周密。
通盤 1.全盤;全面。
全盤 全部;全面。多用于抽象事物:全盤計劃|全盤西化必危害中國。
全數 1.舊稱"十"是"全數"。 2.指全部(可以計數的人或物)。
總共 1.一共,合計。
全豹 1.喻事物的全貌,全體。
無缺
①齊全,沒有缺少或缺損:這本書的版本是最好最完全的本子。
②副詞。表示全部:完全正確|完全相同。
(1) [make up;remedy]∶彌補
完全缺陷
(2) [complete;whole]∶應有盡有;齊全
他的話沒有說完全
(3) [completely;full;entirely;wholly;up to the hilt;hook,line and sinker]∶全部
完全錯了
(1).完整;齊全。《荀子·議兵》:“ 韓 之 上 地,方數百里,完全富足而趨 趙 , 趙 不能凝也。” 楊倞 注:“完全,言城邑也;富足,言府庫也。” 五代 齊己 《賀行軍太傅得白氏東林集》詩:“百氏典墳隨喪亂,一家風雅獨完全。” 元 康進之 《李逵負荊》第四折:“但得箇完全尸首,便是十分采。”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上·結構》:“編戲有如縫衣,其初則以完全者剪碎,其后又以剪碎者湊成。”
(2).完美;完善。 漢 王充 《論衡·累害》:“身完全者謂之潔,被毀謗者謂之辱。” 晉 袁宏 《后漢紀·順帝紀》:“夫人君之有政,猶水之有隄防。隄防完全,雖遭雨水霖潦,不能為變;政教一立,暫遭兇年,不足為憂。”
(3).保全。 漢 荀悅 《漢紀·景帝紀》:“會救兵至,故 淮南王 得以完全。”《資治通鑒·漢順帝陽嘉二年》:“夫妃、后之家所以少有完全者,豈天性當然?但以爵位尊顯,顓總權柄,天道惡盈,不知自損,故致顛仆。” 清 李漁 《奈何天·計左》:“還虧我完全 趙 璧,不愧 藺 家功。”
(4).全部。 老舍 《駱駝祥子》九:“滅了燈,把頭完全蓋在被子里。” 魏巍 《朝鮮同志》三:“他象完全忘記了自己的創痛一樣。”
(5).全然;純粹。 老舍 《黑白李》:“臉上處處象他哥哥,可是那股神氣又完全不象他的哥哥。” 管樺 《將軍河》第一部第三十章:“船家父子驚疑地瞧著這小伙子熟練而有勁的動作,完全是個莊稼漢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