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dá)觀 對人生的遭際想得開看得透:蘇軾從來是開朗達(dá)觀、絕不氣餒頹喪的。
樂天 安于自己的處境而沒有任何憂慮:~派。
精神愉快,對事物的發(fā)展充滿信心(跟‘悲觀 ’相對):~情緒ㄧ不要盲目~。
[optimistic;hopeful; bright; sanguine] 遍觀世上人、事、物,皆覺快然而自足的持久性心境。與“悲觀”相對
(1).善于觀察。《史記·貨殖列傳》:“當(dāng) 魏文侯 時(shí), 李克 務(wù)盡地力,而 白圭 樂觀時(shí)變,故人棄我取,人取我與。”
(2).喜歡觀看。 唐 韓愈 《送王秀才序》:“自 孔子 沒,羣弟子莫不有書,獨(dú) 孟軻 氏之傳得其宗,故吾少而樂觀焉。” 清 葉廷琯 《吹網(wǎng)錄·三河縣遼碑》:“ 遼 碑世既無多,此尤后出,嗜古者當(dāng)亦樂觀也。” 魯迅 《書信集·致黃源》:“有圖有說,必為讀者所樂觀。”
(3).精神愉快,對事物的發(fā)展充滿信心。與“悲觀”相對。 蘇曼殊 《碎簪記》:“念天地之悠悠,惟有強(qiáng)顏歡笑,情鬱于中,而外貌矯為樂觀。” 巴金 《秋》八:“她永遠(yuǎn)保持著她的樂觀,她的愉快的心情,她的勇氣,她的歡笑。” 艾青 《火把》詩:“我很樂觀,因?yàn)楦袀⒉荒馨盐覀兊拿\(yùn)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