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 1.自行管理或處理。 2.修養自身的德性。 3.自然安治。 4.猶自營。 5.民族﹑團體﹑地區等除了受所隸屬的國家﹑政-府或上級單位領導外﹐對自己的事務行使一定的權力。
克己 ①克制自己的私心;對自己要求嚴格:~奉公。 ②商店自稱貨價便宜,不多賺錢。 ③節儉;儉省:自奉~。
1.自行制訂;自己制造。
2.克制自己。
(1).自行制訂;自己制造。《漢書·王吉傳》:“古者衣服車馬貴賤有章,以褒有德而別尊卑,今上下僭差,人人自制,是以貪財誅利,不畏死亡。” 顏師古 注:“言無節度。” 南朝 梁 陶弘景 《古今刀劍錄》:“ 齊高帝 蕭道成 以 建元 二年造一刀,銘曰‘定業’,長五尺,篆書‘自制之’。” 宋 陳亮 《問答上》:“君臣有定位,聽命有常所,非天下之人所得而自制也。” 梁啟超 《少年中國說》:“夫國也者,何物也?有土地,有人民,以居於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
(2).克制自己。 唐 柳宗元 《與呂道州溫論非國語書》:“余勇不自制,以當后世之訕怒,輒乃黜其不臧,救世之謬,凡為六十七篇,命之曰《非國語》。” 宋 文天祥 《<指南錄>自序》:“余至 通 ,聞二王建元帥府於 永嘉 , 陳樞使 與 張少保 世杰 方以 李 郭 之事為己任,狼狽憔悴之餘,喜不自制。” 茅盾 《第一個半天的工作》:“ 黃女士 覺得很不舒服,就竭力自制地要把注意集中在她自己座位的所在--沒有窗的西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