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1.秦宮名。故址在今陜西隴縣西北。秦始皇二十七年出巡隴西﹑北地(今寧夏和甘肅東部),東歸時經過此處。漢文帝十四年匈奴從蕭關(今寧夏固原東南)深入,燒毀此宮。 2.古道路名。南起汧水河谷,北出蕭關,因途經回中得名。為關中平原與隴東高原間的交通要道。西漢元封四年武帝自雍縣(今陜西鳳翔南)經回中道,北出蕭關。東漢建武八年來歙由此攻取隗囂割據下的略陽(今甘肅秦安東北)。
1.亦作"歸壹"。
2.統一;一致。
3.猶規矩。
亦作“ 歸壹 ”。
1.統一;一致。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宗經》:“致化歸一,分教斯五。” 宋 蘇軾 《申省乞罷詳定役法狀》:“所貴議論歸一。” 宋 葉適 《同安縣學朱先生祠堂記》:“及 董仲舒 稍推明之,與人主意合,則雜家異學始絀,而歸壹於 孔 氏矣。”《元代白話碑集錄》附錄一《重編百丈清規圣旨》:“教 大龍翔集慶寺 笑隱長老 為頭,揀選有本事的和尚,好生校正歸一者。”
(2).猶規矩。 元 李壽卿 《度柳翠》第一折:“我怎生不歸一?我是第一個歸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