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方 ①用容易明白的甲事物來說明不容易明白的乙事物:他堅貞不屈的品德,可用四季常青的松柏來~。 ②指用甲事物來說明乙事物的行為:打~ㄧ這不過是個~。 ③比如:郊游的事情都安排好了,~誰帶隊、誰開車,等等。 ④表示‘假如’的意思(用于有話要說而故意吞吐其詞時):他的隸書真好,~我求他寫一副對聯兒,他不會拒絕吧?
修辭手法,用某些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某一事物,以便表達得更加生動鮮明;打比方。
[allegory;comparison;metaphor;figure of speech] 一種修辭方式,即打比方,用某些有類似特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某一事物
(1).打比方。用某些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明的事物。《漢書·師丹傳》:“天下一統,而稱引亡 秦 以為比喻,詿誤圣朝,非所宜言,大不道。” 元 無名氏 《小尉遲》第一折:“[正末云]小將軍,你和他廝殺呵,有個比喻。[ 劉無敵 云]將何比喻?[正末唱]你恰便似病羊兒逢著大蟲。”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二:“你的比喻不對!男人是不能夠拿花來比的。”
(2).修辭學上的辭格之一。也叫“譬喻”。即以甲事物來比擬乙事物。它在形式上,具有本體、喻體和比喻詞三個成分。因這三個成分的異同和隱現,比喻可分為明喻、隱喻(暗喻)和借喻三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