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 ①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焦裕祿是優秀干部的典型。 ②有代表性的:很典型。 ③即“典型人物”、“典型形象”或“典型性格”。指作者用典型化方法創造出來的具有獨特個性、又能反映一定社會本質的某些方面的藝術形象。典型人物形成于一定的典型環境即具體的現實關系中,并對它發生作用。但典型人物又往往超越時代的局限而具有某種永恒的性質。
典范 可作學習標準、榜樣的人或事物:處世的典范|給年青人做個典范。
軌范 行動所遵循的標準。
規范 ①約定俗成或明文規定的標準:語音~丨道德~。 ②合乎規范:這個詞的用法不~。 ③使合乎規范:用新的社會道德來~人們的行動。
榜樣 作為仿效的人或事例(多指好的):好~ㄧ你先帶個頭,做個~讓大家看看。
標準 ①衡量事物的準則:技術~ㄧ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 ②本身合于準則,可供同類事物比較核對的事物:~音ㄧ~時。
程序 ①事情進行的先后次序:工作程序|按程序進行。 ②指示計算機按解決問題的步驟,實現預期目的而進行操作的一系列語句和指令。一般分為系統程序和應用程序兩大類。
楷模 榜樣;模范:光輝的~。
范例 可以當做典范的事例:我們一個團打垮了敵人三個團,創造了以少勝多的戰斗~。
表率 榜樣:為人表率。
樣板 可供觀摩學習的人或事物:他為全軍戰士豎立了一個樣板|把這篇作品作為樣板貼在墻報上。
法度 ①法令制度;法律。 ②行為的準則;規矩:不合~。
法式 標準的格式:《營造~》。
圭表 我國古代天文儀器,是在石座上平放著一個尺(圭),南北兩端各立一個標桿(表)。根據日影的長短可以測定節氣和一年時間的長短。
圭臬 〈書〉指圭表,比喻準則或法度:奉為~。
1.制造器物的模型。
2.引申為規則,法度。
3.榜樣,表率。
4.今多指先進人物。
5.效法。
6.描摹,描繪。
7.猶約束,制約。
(1)
模范帶頭作用
(2) ∶被認為是值得仿效的人或物;同類中最完美的事物
模范積極分子
(3) ∶指制造器物的模型,模子
(1).制造器物的模型。 漢 王充 《論衡·物勢》:“今夫陶冶者初埏埴作器,必模范為形,故作之也。” 宋 沉括 《夢溪筆談·異事》:“褭蹏作團餅,四邊無模范跡,似於平物上滴成。”《金史·食貨志三》:“不若弛限錢之禁,許民自採銅鐵錢,而官製模范,薄惡不如法者,令民不得用。”
(2).引申為規則,法度。 宋 王讜 《唐語林·棲逸》:“ 方 ( 方干 )詩在模范中爾,奇意精識者亦然之。”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顧吳羹通副》:“翰林以記載文誥為職,茍少知文之模范,行己無大過失。”
(3).榜樣,表率。 漢 揚雄 《法言·學行》:“師者,人之模范也。” 宋 李如箎《東園叢說·韓愈詩文》:“愚觀 愈 之書,其文章純粹典雅, 司馬遷 、 揚雄 殆無以過,其行己亦中正,可為后人模范。” 周恩來 《抗戰軍隊的政治工作》二:“政治工作人員本身必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能夠做全體官兵的模范。”
(4).今多指先進人物。 楊朔 《萬古青春》:“我父親去修 淮河 ,還當了水利模范。” 魏巍 《東方》第五部第五章:“我同老模范研究研究。”
(5).效法。《周書·王褒傳》:“ 梁 國子祭酒 蕭子云 , 襃 之姑夫也,特善草隸。 襃 少以姻戚,去來其家,遂相模范。”《南史·齊豫章文獻王嶷傳》:“騏驎及闕,形勢甚巧, 宋孝武 於 襄陽 致之,后諸帝王陵皆模范,而莫及也。”
(6).描摹,描繪。 元 鄭光祖 《老君堂》第一折:“只見那青松檜柏侵霄漢,怪石峻嶺難模范。” 劉師培 《文說·記事》:“碑傳之作,博徵之獻,游記之文,模范山水,然記事失實,厥有數端。” 沉礪 《狂歌行》:“模范山水流連風景奚足數,山川形勝湖海豪杰歷歷銘心頭。”
(7).猶約束,制約。 清 陳田 《明詩紀事丁籤·鄭瓘》:“ 溫卿 詩任臆發抒,不受模范。” 清 百一居士 《壺天錄》卷下:“是以小丑旋就誅夷,而大敵無敢凌逼也。西人雖非我族類,殆亦模范乎天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