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斷 計算機執行某程序時,發生了緊急事件或有特殊請求,中央處理機暫停某程序的執行,而去處理上述事件或請求,處理完畢后再重新執行某程序的過程。
駁斥 列舉理由,批判或否定別人的意見:駁斥謬論。
絕交 (朋友間或國家間)斷絕關系:斷然~ㄧ~多年。
斷絕 原來有聯系的失去聯系;原來連貫的不再連貫:~關系ㄧ~來往ㄧ~交通。
隔絕 隔斷(géduàn):音信~ㄧ與世~ㄧ降低溫度和~空氣是滅火的根本方法。
回絕 答復對方,表示拒絕:一口~ㄧ~了他的不合理要求。
推辭 辭讓;拒絕:推辭邀請|今宵盡醉莫推辭|區區薄禮,請勿推辭。
推卻 1.見"推卻"。
謝絕
決絕 ①斷絕關系:與不良嗜好~ㄧ~一切往來。 ②非常堅決:態度~ㄧ話說得十分~。
拒卻 1.亦作"拒卻"。 2.拒絕;推卻。
屏絕 1. 屏棄;斷絕。如:屏絕人事。如:屏絕雜念。
否決 否定(議案):提案被~了。
圮絕
不接受(請求、意見或贈禮等):~誘惑ㄧ~賄賂 ㄧ無理要求遭到~。
(1) [refuse;reject;decline]∶不答應;明確地表示不愿意做或不愿意
拒絕一項邀請,從而侮辱了一位朋友
拒絕請求給予幫助的呼吁
(2) ∶隔斷;遏絕
(1).隔斷;遏絕。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七:“故擊搏豪強,拒絶宦寺,悉無所畏。” 明 李贄 《漁父》:“觀其鼓枻之歌,逈然清商,絶不同調,末即顯拒絶之跡,遂去不復與言,可以見矣。” 葉圣陶 《線下·孤獨》:“憤慨的火焰雖經拒絕,還不免時常要偷偷地冒起來。”
(2).不接受,不答應。《東觀漢記·郊祀志》:“羣臣奏言,登封告成,為民報德,百王所同,陛下輒拒絶不許。” 宋 范仲淹 《奏陜西河北攻守等策》:“若拒絶其意,則 元昊 今秋必復大舉。” 清 李漁 《意中緣·誑姻》:“前日有人替他作伐,你就該應許了,為甚么又拒絶他!” 老舍 《駱駝祥子》十二:“ 祥子 本來不吸煙,這次好似不能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