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魂落魄 魂、魄:舊指人身中離開形體能存在的精神為魂,依附形體而顯現(xiàn)的精神為魄。形容驚慌憂慮、心神不定、行動失常的樣子。
魂不附體 附:依附。靈魂離開了身體。形容極端驚恐或在某種事物誘惑下失去常態(tài)。
慌慌張張 形容舉止慌張,不穩(wěn)重。
急急忙忙 因為著急而行動加快,匆匆忙忙。
形容非常驚慌,沒頭腦,無主見。
一周來,銀環(huán)茶不思,飯不想,丟魂失魄的,像著了魔一樣。—— 李英儒《野火春風(fēng)斗古城》
(1).形容非常驚慌。 俞林 《在太行山上》:“看看近了, 小范 首先從樹叢后面猛跳出來,那家伙嚇得丟魂失魄,尖叫一聲,返身就跑。”亦作“ 丟魂丟魄 ”。 馬烽 西戎 《呂梁英雄傳》第十九回:“有一個狼撲上來,爪子搭在了他的身上,正嚇得他丟魂丟魄的時候,山上過來一群鋤地的,才把狼趕走。”
(2).謂沒頭腦,無主見。 康濯 《春種秋收·三面寶鏡》:“但另一方面,你又怎么能叫他相信這人多、嘴多、心多的農(nóng)業(yè)社果然會辦的長久?怎么能叫他安安生生地跟上農(nóng)業(yè)社,丟魂失魄當(dāng)傻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