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稅 田賦和各種捐稅的總稱。
1.錢財(cái)和糧食。
2.指田賦。舊時(shí)田賦﹐或征收粟帛﹐或折征銀錢﹐或二者并征﹐因稱。
3.泛指租稅。
4.指薪水。
5.迷信用品。指冥錢。
(1) [land tax; taxes on farm lands]∶舊時(shí)田賦征收的銀錢和糧食,也泛指稅收
(2) ∶舊時(shí)指專司會計(jì)、錢糧的小吏
(1).錢財(cái)和糧食。《水滸傳》第四四回:“令 穆春 、 朱富 管收山寨錢糧。”
(2).指田賦。舊時(shí)田賦,或征收粟帛,或折征銀錢,或二者并征,因稱。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六:“ 陳恕 為三司使, 真宗 命具中外錢糧大數(shù)以聞, 恕 諾而不進(jìn)。” 清 顧炎武 《錢糧論》上:“今之言賦必曰錢糧。夫錢,錢也;糧,糧也。” 孫中山 《民生主義》第一講:“從前的舊稅法,只是錢糧和關(guān)稅兩種。” 郭澄清 《大刀記》第十一章:“大案至此,并未了結(jié),因?yàn)槟撬氖€地的‘錢糧’還沒有個(gè)著落。”
(3).泛指租稅。《紅樓夢》第五六回:“那片竹子單交給我,一年工夫,明年又是一片,除了家里吃的筍,一年還可交些錢糧。”
(4).指薪水。 曹禺 《雷雨》第一幕:“反正這孩子混蛋,吃人家的錢糧,就得受人家的管。” 老舍 《茶館》第一幕:“姓 譚 的,還有那個(gè) 康有為 ,不是說叫旗兵不關(guān)錢糧,去自謀生計(jì)嗎?”
(5).迷信用品。指冥錢。《紅樓夢》第八十回:“吉時(shí)已到,請 寶玉 出去奠酒,焚化錢糧,散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