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 使兩方能通連:~思想ㄧ~兩國文化ㄧ~南北的長江大橋。
暢通 1.毫無阻礙地通行或通過。
疏導 ①清理水道,使之暢通:疏導溝渠。 ②泛指開通引導:古方治暑無他法,但用辛甘發散疏導。
疏浚 為疏通、擴寬、挖深河湖或其他水域,用人力或機械進行的水下土石方開挖工程。廣泛用于開挖航道、港口、運河,浚深、拓寬航道,疏通河道、渠道,清除水下障礙物等。
運動 ①物體的位置不斷變化移動的現象:運動抑揚,更相動薄。 ②物質的存在形式和根本屬性。運動和物質不可分割。物質的運動是絕對的、永恒的,包括宇宙中發生的一切變化和過程。不可創造,不可消滅,只能由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基本形式有機械的、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社會的。各種運動形式都有自己特殊的規律。 ③體育的基本手段。包括各種游戲、專門運動項目和鍛煉方法。可分為田徑、體操、球類、游泳、武術、游戲和棋藝等類。也泛指身體活動的過程。 ④指規模聲勢較大的群眾性活動:農民運動|五四運動。 ⑤為某種目的而四處奔走:為換工作,他到處運動。
①疏浚開通:疏通河道。
②分析調解兩方意見,以免隔閡:托人疏通官方。
(1)
疏通田間的排水溝
(2) ∶調解雙方的爭執;消除相互隔閡
亦作“踈通”。
1.通達。《禮記·經解》:“疏通知遠,《書》教也。”《史記·五帝本紀》:“﹝ 顓頊 ﹞靜淵以有謀,疏通而知事。”《漢書·匡衡傳》:“治性之道,必審己之所有餘,而強其所不足。蓋聰明疏通者戒於大察,寡聞少見者戒於雍蔽。” 宋 司馬光 《為龐相公讓官表》:“臣識昧疎通,學非殫洽。” 章炳麟 《檢論·訂孔下》:“故疏通知遠者恕,文理密察者忠。”
(2).俊爽;爽朗。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 康 ( 嵇康 )子 紹 ,清遠雅正; 濤 ( 山濤 )子 簡 ,疎通高素。”《晉書·王濬傳》:“晚乃變節,疏通亮達,恢廓有大志。”《周書·梁臺傳》:“ 臺 性疎通,恕己待物。至於蒞民處政,尤以仁愛為心。”
(3).疏浚;開通。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四》:“ 河 出 孟門 之上,大溢逆流…… 大禹 疏通,謂之 孟門 。”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錄》卷中:“ 唐 時, 黃河 不聞有決溢之患……而 汴河 亦不聞疏通之事。”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五:“且又建閘疏通一切溝洫渠堰。”
(4).引申為溝通,關說。《孽海花》第二一回:“不言 唐卿 出了 龔 府,去托 袁尚秋 疏通 楊越常 的事。” 老舍 《茶館》第三幕:“官方上疏通好了沒有?”
(5).貫通;流通;暢通。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沽水》:“ 沽水 又南出峽,夾岸有二城,世謂之 獨固門 ,以其藉險憑固,易為依據,巖壁升聳,疎通若門,故得是名也。” 宋 蘇舜欽 《諮目三》:“方今之急,莫急於貨財。主計者十餘年來相習其弊,不務經久疏通之術。” 清 史致諤 《稟左宗棠》:“現在 杭 省克復,道路疏通。”
亦作“踈通”。
剖析闡釋。《漢書·儒林傳·孟喜》:“ 喜 好自稱譽,得《易》家候陰陽災變書,詐言師 田生 且死時枕 喜 厀,獨傳 喜 ,諸儒以此耀之。同門 梁丘賀 疏通證明之,曰:‘ 田生 絶於 施讎 手中,時 喜 歸 東海 ,安得此事?’” 顏師古 注:“疏通,猶言分別也。” 唐 杜甫 《送從弟亞赴安西判官》詩:“兵法五十家,爾腹為篋笥。應對如轉丸,疏通略文字。”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序》:“彼其推明心術之微,剖析義利之辨,而斟酌時中之權,委曲疏通,多先儒之所未到,斯固有功矣。” 清 黃宗羲 《<易學象數論>序》:“世儒過視象數,以為絶學,故為所欺。余一一疏通之。” 章炳麟 《文學說例》:“拾遺苴漏,發為凡例,疏通古文,固后學之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