潔身自好 保持自己純潔,不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顧自己好,不關心公眾事情。
一塵不染 原指佛教徒修行時,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潔凈。現泛指絲毫不受壞習慣,壞風氣的影響。也用來形容非常清潔、干凈。
潔身自愛 保持自己純潔,不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顧自己好,不關心公眾事情。
恥與為伍 暫無釋義
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現指因怕連累自己而回避原則斗爭的處世態度。
原義是指明于事理的人善于自保,有褒義。現在則指為了保住個人利益回避原則斗爭的庸俗作風,有貶義
原指明智的人不參與可能給自己帶來危險的事。后多指生怕有損于自己,回避原則斗爭的處世態度。語本《詩·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孔穎達 疏:“既能明曉善惡,且又是非辨知,以此明哲擇安去危,而保全其身,不有禍敗。” 晉 葛洪 《抱樸子·仁明》:“明哲保身,《大雅》之絶蹤也。” 唐 白居易 《杜佑致仕制》:“盡悴事君,明哲保身,進退始終,不失其道。” 宋 歐陽修 《晏元獻公挽辭》之三:“富貴優游五十年,始終明哲保身全。” 清 沉起鳳 《諧鐸·燒錄成名》:“君子明哲保身,而動稱好辨,僇辱及之矣。” 老舍 《四世同堂》三九:“明哲保身在這危亂的時代并不見得就是智慧。” 毛澤東 《反對自由主義》:“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明知不對,少說為佳;明哲保身,但求無過。” 陳登科 《風雷》第一部第三九章:“明明看到 熊彬 的缺點,沒有從正面向 熊彬 提出來,是一種‘明哲保身’的思想作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