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端 開始;開端。
動手 ①開始做;做:早點兒~早點兒完ㄧ大家一齊~。 ②用手接觸:展覽品只許看,不許~。 ③指打人:兩人說著說著就動起手來了。
入手 1.到手。 2.下手;著手。 3.開始;起頭。
開始 ①從頭起;從某一點起:新的一年~了ㄧ今天從第五課~。 ②著手進行:~一項新的工作ㄧ提綱已經定了,明天就可以~寫。 ③開始的階段:一種新的工作,~總會遇到一些困難。
開端 (事情)起頭;開頭:良好的~。
開頭 (~兒)①事情、行動、現象等最初發生:我們的學習剛~,你現在來參加還趕得上。 ②使開頭:請你先開個頭兒。
發軔 〈書〉拿掉支住車輪的木頭,使車前進。比喻新事物或某種局面 開始出現:~之作 ㄧ新文學運動~于五四運動。
出手 1.往外拿。 2.猶脫手。 3.指詩文寫出或傳出。 4.謂出而任其事。 5.動手。 6.顯示身手。 7.猶開始。 8.指袖子。
下手 1.亦作"下首"。習慣上稱右邊的位置為下手。 2.知識﹑技能低下的人。 3.指拙劣的技藝。 4.助手。
開首 〈方〉開始;起頭:文章~就點出全文主題。
起頭 1.開頭,開端開始部分。 2.開始,從頭起。 3.帶頭,領頭。 4.指出花頭;出點子。 5.露頭;冒頭。 6.猶起來。多用于動詞或形容詞后,表示動作或情況開始并且遞進。
起首 1.稽首。 2.抬頭。 3.開創;創立。 4.打頭,領先。 5.指詩文的開頭部分。 6.開始;起先。
入手下手 暫無釋義
1.觸手;附著手上。
2.引申為棘手。
3.動手;開始(做)。
4.得手。
[put one’s hand to;set about] 開始動手進行
著手落實政策
(1).觸手;附著手上。 唐 王勃 《采蓮賦》:“絲著手而偏遶,刺牽衣而屢襞。”
(2).動手;開始做。 唐 韓愈 《石鼓歌》:“牧童敲火牛礪角,誰復著手為摩挲。” 魯迅 《書信集·致章廷謙》:“書單前已見過,后又另見一種,計有百種之多,但一時不易搜集,因出版所等,難以詳知,故未能著手也。”
(3).猶言用力。《晉書·杜預傳》:“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數節之后,皆迎刃而解,無復著手處也。”
(1).觸手;附著手上。 南朝 梁 庾肩吾 《奉和湘東王應令》:“燭下夜縫衣,春寒偏著手。”
(2).引申為棘手。《紅樓夢》第五二回:“你太性急了……你只靜養幾天,自然就好了。你越急越著手。”
(3).動手;開始(做)。 清 李漁 《比目魚·聯班》:“那三句秘訣,總是在未曾著手之先,生發他小主錢財的意思。”如:這件工作我們已經在著手做了。
(4).得手。《二刻拍案驚奇》卷五:“﹝ 李云 ﹞側眼把那些人逐個個覷將去,內中一個果然衣領上掛著一寸來長短彩線頭, 李云 曉得著手了。”《古今小說·沉小官一鳥害七命》:“ 張公 自道著手了……接過銀子,看一看,將來放在荷包里。”
猶上當,落入圈套。《水滸傳》第四三回:“且説 朱貴 、 朱富 當夜煮熟了肉,切做大塊,將藥來拌了。連酒裝做兩擔。帶了二三十箇空碗,又有若干菜蔬,也把藥來拌了。恐有不吃肉的,也教他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