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嘆 〈書〉嘆息:~不已。
嘆息 ①嗟嘆;嘆氣: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不聞機(jī)杼聲,唯聞女嘆息。 ②贊嘆:石虔躍馬赴之,拔沖于數(shù)萬眾之中而還,莫敢抗者。三軍嘆息,威震敵人。
太息 1.亦作"大息"。大聲長嘆﹐深深地嘆息。 2.長呼吸。
咨嗟 ①嘆息:側(cè)身西望長咨嗟|費(fèi)、尤二人俱咨嗟長嘆,復(fù)以酒酬西伯。 ②贊嘆:四坐咨嗟稱快|三將細(xì)看了形勢,嘆羨咨嗟。
慨氣 暫無釋義
1.因心里不痛快或不如意而吐出長氣,發(fā)出聲音。
[sigh;heave a sigh] 舒發(fā)心中憤郁之氣
舒發(fā)心中憤郁之氣。 晉 潘尼 《送盧景宣》詩:“嘆氣從中發(fā),灑淚隨襟頽?!?span id="20yicem" class="shu">《兒女英雄傳》第二六回:“﹝ 何玉鳳 ﹞想到這里,不禁長嘆了口氣。 張金鳳 道:‘姐姐嘆氣,也當(dāng)不了説話。’”
因心里不痛快或不如意而吐出長氣,發(fā)出聲音。《水滸傳》第十六回:“那十個(gè)廂禁軍雨汗通流,都嘆氣吹噓,對老都管説道:‘我們不幸,做了軍健……我們直恁地苦!’”《蕩寇志》第七八回:“ 蔡京 不做聲,搖著頭只是嘆氣。” 丁玲 《水》:“他們不住的走去走來,不住的要嘆氣,心被不安和憐憫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