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復(fù) ①來回:往復(fù)京、滬兩地。 ②往而復(fù)來,循環(huán)不息:循環(huán)往復(fù)|寒暑往復(fù)|陰陽有往復(fù)。
來回 ①在一段距離之內(nèi)去了再回來:從機(jī)關(guān)到宿舍~有一里地。 ②(~兒)往返一次:從北京到天津,一天可以打兩個~兒。 ③來來去去不止一次:大家抬著土筐~跑ㄧ織布機(jī)上的梭~地動。
往來 ①來去:路上行人往來匆匆。 ②去而復(fù)來,循環(huán)不息:鳥兒在樹叢中往來旋繞|往來不窮謂之道。 ③交往;交際:往來密切|斷絕往來。 ④已往和未來:往來興廢|古今往來的人物。
往還 1.往返;來回。 2.交游;交往。
來去 ①往返:~共用了兩天時間。 ②到來或離去:~自由。 ③〈方〉交往:兩家互不~。
①來回;來去:徒勞往返|往返十多里路|樵風(fēng)往返吹。
②來往;交往:書信往返|應(yīng)酬往返。
(1) [go there and back;journey to and fro]∶一去一來;來回
往返四十里
(2) ∶反復(fù)
亦作“ 往反 ”。
1.來回;來去。 漢 王粲 《從軍詩》之一:“拓地三千里,往返速若飛。” 唐 馬戴 《題鏡湖野老所居》詩:“湖里尋君去,樵風(fēng)往返吹。” 清 方苞 《<熊偕呂遺文>序》:“ 又昌 倜儻有父風(fēng),為余涉三江、 彭蠡 之險,往反四千餘里。” 冰心 《寄小讀者》二六:“湖水泱泱,往返十里。”
(2).指往來;來往。 三國 魏 曹丕 《與吳質(zhì)書》:“雖書疏往返,未足解其勞結(jié)。” 宋 蘇軾 《答舒煥書》:“ 軾 天資懶慢,自少年精力有餘時,已不喜應(yīng)接人事,其於酬酢往反,蓋嘗和矣,而未嘗敢倡也。” 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十:“此外,無非記與友朋往返及尋山問水、訪美論詩而已。” 巴金 《新生·五月二十三日》:“以后信件底往返會是更艱難的。”
(3).反復(fù)辯難。《后漢書·儒林傳下·李育》:“﹝ 建初 ﹞四年,詔與諸儒論五經(jīng)於 白虎觀 , 育 以《公羊》義難 賈逵 ,往返皆有理證,最為通儒。”《太平御覽》卷三九○引《郭子》:“ 孫安國 往 殷中軍 許共語,往返精苦,客主無間。左右進(jìn)食,冷而復(fù)煖者數(shù)四。”按,《世說新語·文學(xué)》作“往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