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名 ①科學(xué)上的專門名稱。如砒霜的學(xué)名叫“三氧化二砷”。 ②舊式取名方式。入學(xué)時使用的正式名字。
臺甫 對人的敬稱,用于詢問表字,猶言尊姓、大號:請教臺甫怎么稱?
日本封建時代的大領(lǐng)主。以占有大量名田(登記的墾田)而得名。鐮倉幕府時,成為有勢力的武士,擔(dān)任地方守護(hù);室町時期,勢力擴(kuò)大,成為割據(jù)一方的諸侯,稱“守護(hù)大名”。戰(zhàn)國時代,大名間互相爭雄,稱“戰(zhàn)國大名”。江戶幕府建立后,成為各地藩主,受將軍控制。明治維新時期,實(shí)行廢藩置縣政策,大名權(quán)利被剝奪,列為華族。
(1) [one's formal personal name]∶某人的正式名字
(2) ∶對方名字的敬稱
(3) ∶顯赫的名氣
(1).謂尊崇的名號。《逸周書·謚法》:“是以大行受大名,細(xì)行受細(xì)名。行出於己,名生於人。” 朱右曾 校釋:“名謂號諡。”《史記·陳涉世家》:“且壯士不死則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司馬貞 索隱:“大名謂大名稱也。”《新唐書·陸贄傳》:“古之人君,德合於天曰‘皇’,合於地曰‘帝’,合於人曰‘王’,父天母地以養(yǎng)人治物,得其宜者曰‘天子’,皆大名也。”
(2).謂好名聲,大名望。《穀梁傳·襄公十九年》:“君不尸小事,臣不專大名。善則稱君,過則稱己,則民作讓矣。” 唐 韓愈 《與于襄陽書》:“士之能享大名顯當(dāng)世者,莫不有先達(dá)之士、負(fù)天下之望者,為之前焉。” 元 關(guān)漢卿 《謝天香》第四折:“若使他仍前迎新送舊,賢弟,可不辱抹了高才大名!”
(3).敬稱別人的名字。《水滸傳》第二七回:“你夫妻二位,高姓大名,如何知我姓名?”《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先生大名,如雷灌耳。” 巴金 《沉落集·沉落》:“我并不崇拜名流,為什么一定要人知道他的大名呢?”
(4).人的正名,與字、小名相對。 楊沫 《鄉(xiāng)思的朝和暮》:“他的名片上除了正中寫著大名和別號外,右上角則是一排越來越多的官銜。”
(5).猶總名。《詩·國風(fēng)》 唐 孔穎達(dá) 題解:“《詩》者一部之大名,《國風(fēng)》者十五國之揔稱,不冠於《周南》之上,而退在下者,按 鄭 注‘三《禮》’、《周易》、《中侯》、《尚書》,皆大名在下。”參見“ 大題 ”。 章炳麟 《訄書·商鞅》:“法者,制度之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