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躁 煩悶急躁:~不安。
焦躁 著急而煩躁:~不安ㄧ心里~。
急躁 ①碰到不稱心的事情馬上激動不安:性情~ㄧ一聽說事情弄糟了,他就~起來了。 ②想馬上達到目的,不做好準備就開始行動:~冒進ㄧ別~,大家商量好再動手。
慌張 心里不沉著,動作忙亂:神色~。
焦急 著急:~萬分 ㄧ心里~。
著急 1.焦躁不安。 2.趕緊。
緊張 ①精神處于高度準備狀態,興奮不安:第一次登臺,免不了有些~。 ②激烈或緊迫,使人精神緊張:~的勞動ㄧ~動人的情節 ㄧ球賽已經進入~階段 ㄧ工作~。 ③供應不足,難于應付:糧食~ㄧ電力~。
驚恐 驚慌恐懼:~失色 ㄧ~萬狀。
恐慌 因擔憂、害怕而慌張不安:~萬狀ㄧ斷水斷電的消息引起了人們的~。
焦慮 焦急憂慮:~不安ㄧ萬分~。
憂慮 1.憂愁思慮;憂愁擔心。
發急 著急:他還不來,讓人等得~。
焦心 著急:至今沒有接到兒子來信,真叫人~。
焦炙 形容心里像火烤一樣焦急:心情~萬分。
非常著急:~不安。
(1)
焦灼不安
(2) ∶燒焦
(1).燒毀;灼傷。 晉 葛洪 《神仙傳·焦先》:“ 先 危坐庵下不動,火過庵燼, 先 方徐徐而起,衣物悉不焦灼。” 宋 沉括 《夢溪筆談·神奇》:“內侍 李舜舉 家曾為暴雷所震……其漆器銀釦者,銀悉鎔流在地,漆器曾不焦灼。”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二商》:“﹝惡少﹞執 大商 及婦,炮烙之……﹝弟﹞視兄嫂,兩股焦灼。”
(2).非常著急和憂慮。《后漢書·蔡邕傳》“﹝ 邕 ﹞奏其所著十意” 李賢 注引《蔡邕別傳》:“憂怖焦灼,無心能復操筆成草。”《三國志·吳志·周魴傳》:“雖尚視息,憂惕焦灼,未知軀命,竟在何時。” 清 黃鈞宰 《金壺七墨·楊廣文》:“買戶變計不許,由是晝夜焦灼。” 茅盾 《子夜》十二:“﹝ 吳蓀甫 ﹞帶著他那種雖未失望然而焦灼的心情,他匆匆地跑進益中公司去了。”
(3).酷熱。 唐 康駢 《劇談錄·李相國宅》:“出戶則火云烈日,熇然焦灼。” 唐 韋應物 《夏冰歌》:“咫尺炎涼變四時,出門焦灼君詎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