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里糊涂 認識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處于模糊不清的狀態。
昏頭昏腦 形容頭腦發昏,暈頭轉向。
胡里胡涂 形容不明事理或對事物的認識模糊。
渾渾:深厚的樣子;噩噩:嚴肅的樣子。原意是渾厚而嚴正。現形容糊里糊涂,愚昧無知。
(1) [simple-minded;muddle-headed;muddle along without an aim]
(2) 渾厚嚴正的樣子。也省作“渾噩”
(3) 形容渾沌無知的樣子
其實就這群渾渾噩噩的大眾說,他們始終是在“古”中沒有動過。——聞一多《復古的空氣》
(1). 漢 揚雄 《法言·問神》:“ 虞夏 之《書》渾渾爾,《商書》灝灝爾,《周書》噩噩爾。”渾渾,渾厚質樸貌;噩噩,嚴肅正大貌。后連用謂淳樸。 明 胡應麟 《詩藪·古體下》:“兩京歌謡,便自渾渾噩噩。” 清 藍鼎元 《餓鄉記》:“其民渾渾噩噩,忘貧富貴賤。” 張天翼 《畸人集·畸人手記》:“大自然的美景不寫,農家那種渾渾噩噩的樂趣不寫;只專門寫些什么破產,什么水災旱災。”
(2).形容無知無識,糊里糊涂。 茅盾 《一個女性》四:“他只憂愁著 瓊華 的‘太早熟’。他自己在十六七時是渾渾噩噩的。” 魏巍 《壯行集·路標》:“一個人能夠這樣活著,即使活上一天,也勝似那渾渾噩噩的一百年。”
(3).形容一片模糊的景象、狀態。 劉富道 《南湖月》:“暮色降臨了, 南湖 水波由碧綠而蔚藍,由蔚藍而墨黛,水和天變得渾渾噩噩,神秘莫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