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夷伐夷是什么意思
使夷人自相攻伐。 國語辭典利用外族或外國之間的矛盾,使其互相沖突,削減力量,以便乘其隙而攻伐之。《后漢書.卷一六.鄧禹傳》:「議者咸以羌胡相攻,縣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護。」也作「以夷治夷」、「以夷制夷」。
成語解釋 | 夷:舊指外族或外國。指在軍事上利用對方本身的矛盾,使自相沖突,削弱力量。 |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鄧訓(xùn)傳》:“議者咸以羌、胡相攻,縣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護。” |
常用程度 | 常用成語 |
感情色彩 | 中性成語 |
成語用法 | 偏正式;作定語;含褒義 |
成語結(jié)構(gòu) | 偏正式成語 |
產(chǎn)生年代 | 古代成語 |
成語正音 | |
成語辨形 | |
近義詞 | 以夷制夷 |
反義詞 | |
成語例子 |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漢章帝章和二年》:“北虜分爭,以夷伐夷,國家之利。” |
成語謎語 |
利用外族或外國之間的矛盾,使其互相沖突,削減力量,以便乘其隙而攻伐之。《后漢書.卷一六.鄧禹傳》:「議者咸以羌胡相攻,縣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護。」也作「以夷治夷」、「以夷制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