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分開解釋
杜斷 : 1.謂善于對事情作出妥當的決斷。房謀杜斷是什么意思
唐太宗時,名相房玄齡多謀,杜如晦善斷。兩人同心濟謀,傳為美談。《舊唐書.房玄齡杜如晦傳論》:"世傳太宗嘗與文昭圖事,則曰:'非如晦莫能籌之。'及如晦至焉,竟從玄齡之策也。蓋房知杜之能斷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謀。" 國語辭典語本《舊唐書.卷六六.房玄齡等傳.史臣曰》:「世傳太宗嘗與文昭圖事,則曰:『非如晦莫能籌之。』及如晦至焉,竟從玄齡之策也。蓋房知杜之能斷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謀。」唐太宗時,宰相房玄齡和杜如晦共掌朝政,房氏多謀略,杜氏善決斷,因此有「房謀杜斷」之稱。
房謀杜斷的網絡解釋
唐太宗李世民有兩個得力的宰相,一個是“尚書左仆射”房玄齡,一個是“尚書右仆射”杜如晦。那時,唐朝開國未久,許多規章典法,都是他們兩人商量制訂的。人們把他們兩人并稱為“房、杜”。 《舊唐書·房玄齡杜如晦傳》說:唐太宗同房玄齡研究國事的時候,房玄齡總是能夠提出精辟的意見和具體的辦法,但是往往不能作決定。這時候,唐太宗就必須把杜如晦請來。而杜如晦一來,將問題略加分析,就立刻肯定了房玄齡的意見和辦法。房、杜二人,就是這樣一個善于出計謀,一個善于作決斷,所以叫做“房謀杜斷”,形容他們各具專長而又各有特色。在當時看來,房、杜二人同心輔政,是合作得非常協調的,所以人們稱贊他們“笙磬同音,惟房與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