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高和寡是什么意思
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意謂曲調高雅,能跟著唱的人就少。比喻知音難得。后亦以“曲高和寡”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能理解的人很少。
國語辭典曲調愈高深,則能與之唱和者愈少。語本戰國.楚.宋玉〈答楚王問〉:「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购蟊扔餮孕凶吭讲环?,知音難求或作品艱深高妙,賞識者很少。漢.阮瑀〈箏賦〉:「曲高和寡,妙妓雖工,伯牙能琴,于茲為朦?!埂独蠚堄斡浂帲谖寤亍罚骸肝以谑〕侵宦犎朔Q贊靚云,從沒有人說起逸云,可知道曲高和寡呢!」近水清無魚反道近易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