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分開解釋
興師 : 1.舉兵﹐起兵。問罪 : 嚴厲責問:興師問罪。
興師問罪是什么意思
指發兵聲討。也泛指責問對方
元昊乃改 元,制衣冠禮樂,下令國中,悉用蕃書、胡禮,自稱 大夏。朝廷興師問罪。—— 宋· 沈括《夢溪筆談》
國語辭典出兵討伐有罪的人。后亦指宣布他人罪狀,嚴加譴責。《元史.卷一四九.郭寶玉傳》:「宋人羈留我使,宜興師問罪。」《三國演義.第一一四回》:「今幸將軍興師問罪,故特引本部兵五千來降。」也作「興師見罪」。反負荊請罪
成語解釋 | 宣布對方罪狀;發兵討伐。形容群起而嚴厲斥責對方的過失。興、動:發動;師:軍隊;眾:大隊人馬。 |
---|---|
成語出處 | 宋 沈括《夢溪筆談》:“元昊乃改元,制衣冠禮樂,下令國中,悉用蕃書、胡禮,自稱大夏。朝廷興師問罪。” |
常用程度 | 常用成語 |
感情色彩 | 中性成語 |
成語用法 | 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
成語結構 | 連動式成語 |
產生年代 | 古代成語 |
成語正音 | 興,不能讀作“xìnɡ”。 |
成語辨形 | |
近義詞 | 大張撻伐 |
反義詞 | 負荊請罪 |
成語例子 | 他們哪里是來拜望我的呵,他們是來興師問罪的。(蔣光慈《田野的風》) |
成語謎語 |
指發兵聲討。也泛指責問對方
元昊乃改 元,制衣冠禮樂,下令國中,悉用蕃書、胡禮,自稱 大夏。朝廷興師問罪。—— 宋· 沈括《夢溪筆談》
國語辭典出兵討伐有罪的人。后亦指宣布他人罪狀,嚴加譴責。《元史.卷一四九.郭寶玉傳》:「宋人羈留我使,宜興師問罪。」《三國演義.第一一四回》:「今幸將軍興師問罪,故特引本部兵五千來降。」也作「興師見罪」。反負荊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