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廬山真面目是什么意思
宋·蘇軾《題西林壁》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盧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后用以喻認不清事物的真相或本質。
國語辭典無法認識廬山的全貌。語出宋.蘇軾〈題西林壁〉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后常用此語來比喻人因陷于事物環境中,以致只見局部,不能知道事物的全面。如:「在這紫禁城中,東逛西逛,也只能欣賞一隅,真有不識廬山真面目之憾啊!」也可引喻對刻意遮掩的事物難窺究竟。如:「到底誰是天字第一號?不識廬山真面目。」
不識廬山真面目的網絡解釋
成語“不識廬山真面目”,形容由于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尚不全面,故不識事物其真正本質;微畫雕《不識廬山真面目》取蘇軾《題西林壁》詩意,用圖像化方式來刻畫出從正面、側面;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
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本來的面目,是因為我自己身在廬山之中。所以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要超越狹小的范圍,擺脫主觀成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