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而知反是什么意思
1.迷路后知道回來。比喻有了過失能夠改正。 國語辭典迷失正道而及時覺察,回歸正途。比喻知錯能改。《三國志.卷六.魏書.袁術(shù)傳》:「而陰謀不軌,以身試禍,豈不痛哉?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晉.桓玄〈與釋慧遠書勸罷道〉:「迷而知反,去道不遠,可不三思?」反迷不知反﹑迷不知返
迷而知反的網(wǎng)絡(luò)解釋
返:回來。迷了路知道回來。比喻發(fā)覺自己犯了錯誤,知道改正。
典出《三國志·魏志·袁術(shù)傳》。
成語解釋 | 迷路后知道回來。比喻有了過失能夠改正 |
---|---|
成語出處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袁術(shù)傳》:“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 |
常用程度 | 常用成語 |
感情色彩 | 中性成語 |
成語用法 | 作謂語、賓語;指知錯就該 |
成語結(jié)構(gòu) | 偏正式成語 |
產(chǎn)生年代 | 古代成語 |
成語正音 | |
成語辨形 | |
近義詞 | 迷而知返 |
反義詞 | 迷而不返 |
成語例子 | |
成語謎語 |
迷失正道而及時覺察,回歸正途。比喻知錯能改。《三國志.卷六.魏書.袁術(shù)傳》:「而陰謀不軌,以身試禍,豈不痛哉?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晉.桓玄〈與釋慧遠書勸罷道〉:「迷而知反,去道不遠,可不三思?」反迷不知反﹑迷不知返
返:回來。迷了路知道回來。比喻發(fā)覺自己犯了錯誤,知道改正。
典出《三國志·魏志·袁術(shù)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