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入為出是什么意思
(1) ∶支出在數量或程度上不超過收入
居家過日子要量入為出
(2) ∶根據收入情況確定支出限度
并用籌策,計較府庫,量入為出。——《三國志·衛覬傳》
國語辭典根據稅收的多寡來制定支出的限度。語本《禮記.王制》:「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用,量入以為出。」后泛指根據收入來斟酌開支。《三國志.卷二一.魏書.衛覬傳》:「計校府庫,量入為出。」清.李文炤〈儉訓〉:「則何若量入為出,享恒足之利乎?」也作「量入制出」。
成語解釋 | 量:衡量;入:收入;出:支出。根據收的多少來決定支出的用度。 |
---|---|
成語出處 | 西漢 戴圣《禮記 王制》:“冢宰制國用,必于歲之杪。五谷皆入,然后制國用……量入以為出。” |
常用程度 | 常用成語 |
感情色彩 | 中性成語 |
成語用法 | 連動式;作謂語、定語;指根據收入的多少來決定開支的限度 |
成語結構 | 偏正式成語 |
產生年代 | 古代成語 |
成語正音 | 量,不能讀作“liánɡ”;為,不能讀作“wèi”。 |
成語辨形 | 入,不能寫作“人”。 |
近義詞 | 量入制出、精打細算 、量入為用 |
反義詞 | 入不敷出 |
成語例子 | 無論國家、集體還是個人,都應該量入為出,精打細算。 |
成語謎語 | 掙多少花多少 |
(1) ∶支出在數量或程度上不超過收入
居家過日子要量入為出
(2) ∶根據收入情況確定支出限度
并用籌策,計較府庫,量入為出。——《三國志·衛覬傳》
國語辭典根據稅收的多寡來制定支出的限度。語本《禮記.王制》:「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用,量入以為出。」后泛指根據收入來斟酌開支。《三國志.卷二一.魏書.衛覬傳》:「計校府庫,量入為出。」清.李文炤〈儉訓〉:「則何若量入為出,享恒足之利乎?」也作「量入制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