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分開解釋
符節 : 古代派遣使者或調兵時用做憑證的東西。用竹、木、玉、銅等制成,刻上文字,分成兩半,一半存朝廷,一半給外任官員或出征將帥。若合符節是什么意思
形容兩相符合。
國語辭典符節,以竹、木等制成,分成兩半,用來傳命或調兵遣將的信物。若合符節比喻兩件事物完全相同或一致。《孟子.離婁下》:「得志行乎中國,若合符節,先圣后圣,其揆一也。」宋.陸九淵〈與曾宅之書〉:「古圣賢之言,大抵若合符節。」
成語解釋 | 比喻兩者完全吻合。 |
---|---|
成語出處 | 《孟子 離婁下》:“[舜和文王]得志行乎中國,若合符節。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
常用程度 | |
感情色彩 | 中性成語 |
成語用法 | 作謂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成語結構 | 動賓式成語 |
產生年代 | 古代成語 |
成語正音 | |
成語辨形 | |
近義詞 | |
反義詞 | |
成語例子 | 〖示例〗古圣賢之言,大抵若合符節。蓋心,一心也,理,一理也,至當歸一,情義無二。 ★宋 陸九淵《與曾宅之書》 |
成語謎語 |
形容兩相符合。
國語辭典符節,以竹、木等制成,分成兩半,用來傳命或調兵遣將的信物。若合符節比喻兩件事物完全相同或一致。《孟子.離婁下》:「得志行乎中國,若合符節,先圣后圣,其揆一也。」宋.陸九淵〈與曾宅之書〉:「古圣賢之言,大抵若合符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