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新立異 標:提出,寫明;異:不同的,特別的。提出新奇的主張,表示與眾不同。
獨辟蹊徑 自己開辟一條路。比喻獨創(chuàng)一種風格或新的方法。
邯鄲:戰(zhàn)國時趙國的都城;學步:學習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來自己會的東西忘了。
(1) [imitate others slavishly and thus lose one's individuality] 比喻一味模仿別人,非但沒有學到別人的長處,反倒失去了自身的特色
論文要得文中天,邯鄲學步終不然。——宋· 姜夔《送項平甫倅池陽》
(2) 也作“學步邯鄲”
《莊子·秋水》:“且子獨不聞夫 壽陵 餘子之學行於 邯鄲 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郭象 注:“以此效彼,兩失之。” 成玄英 疏:“ 壽陵 , 燕 之邑。 邯鄲 , 趙 之都。弱齡未壯,謂之餘子。 趙 都之地,其俗能行,故 燕國 少年遠來學步。既乖本性,未得 趙國 之能;捨己效人,更失 壽陵 之故。”《漢書·敘傳上》:“昔有學步於 邯鄲 者,曾未得其髣髴,又復(fù)失其故步,遂匍匐而歸耳。”后因用“邯鄲學步”比喻模仿不成,反把自己原有的長處失去了。 宋 姜夔 《送項平甫倅池陽》詩:“論文要得文中天, 邯鄲 學步終不然。” 明 王鏊 《震澤長語·文章》:“為文必師古,使人讀之不知所師,善師古者也……若拘拘規(guī)傚,如 邯鄲 之學步,里人之效顰,則陋矣。”《歧路燈》第一○一回:“‘什么古跡?’ 婁樸 道:‘學步橋。’ 盛希瑗 道:‘是 邯鄲 學步,失其故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