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和
斡旋 ①扭轉:大鈞播群物,斡旋不作難。引申為調解爭端:多虧他從中斡旋,否則很難收場。 ②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方式之一。指第三者為幫助發生爭端的當事國和解,促使他們直接談判而進行的活動。與調停不同,斡旋者不直接參加談判,但可提出建議供參考。斡旋者可以是某個國家,也可以是聯合國等國際組織。
說和
撮弄 ①戲弄:他老愛撮弄人。 ②挑唆:撮弄得兩家鬧了起來。
調解 通過說服教育和勸導協商,在查明事實、分清是非和雙方自愿的基礎上達成協議,解決糾紛。在我國,有四種不同性質的調解:(1)法院調解,即在人民法院主持下進行的調解。(2)行政調解,即在國家行政機關主持下進行的調解。(3)仲裁庭調解,即在仲裁庭主持下進行的調解。(4)群眾調解,即在人民調解委員會主持下進行的調解。不同于和解。
調停 ①使雙方糾紛消除;使雙方爭執停息:調停糾紛|居中調停。 ②又稱“調解”。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方式之一。指由第三者幫助發生爭端的當事國舉行和平談判的活動。與斡旋不同,調停是調停者直接參加或主持談判,并可提出解決爭端的建議和條件。調停者可以是第三國,也可以是聯合國等國際組織。
勸解 1.勸導寬解。 2.調停﹑排解糾紛。
1.撥動燈芯使燈火明亮。引申為啟發。
2.撥物使動;挑動。
3.播弄是非,調唆。
4.逗引,撩撥。
(1).撥動燈芯使燈火明亮。引申為啟發。《古尊宿語錄·佛眼普說》:“我費許多力挑撥儞,儞因何得恁么辜負耶!” 南唐 李昇 《詠燈》:“主人若也勤挑撥,敢向尊心不盡心。”
(2).撥物使動;挑動。《朱子語類》卷九四:“踏著動的機,便挑撥得那靜的。” 清 陸長春 《香飲樓賓談·一廟三怪》:“聞琵琶瑯瑯作聲,若有人挑撥之者。” 續范亭 《警告中國抗戰營壘中的奸細分子》:“無孔不入,無地不鉆,來挑撥 中國 的內戰。”
(3).播弄是非,調唆。《水滸傳》第二一回:“是誰挑撥你,我娘兒兩個下半世過活都靠著押司,外人説的閑是閑非都不要聽他,押司自個做主張。” 老舍 《全家福》第三幕:“我媽媽對她那么無情,他總是忍著,沒有挑撥過是非。”
(4).逗引,撩撥。《白雪遺音·玉蜻蜓·露像》:“明曉 志貞 生母無疑,何故又以戲言挑撥?” 張恨水 《啼笑因緣》第二回:“其實這兩條腿,除富于挑撥性而外,不見得怎樣美。”